第二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没有立即撤兵回汉中休整,而是立即发起第三次北伐。228年冬,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十二月,围陈仓不克,退回汉中。229年初,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看起来更像虚晃一枪,声东击西,第三次北伐才是真正目的。
图-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咱们换个角度看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最大的敌人其实不是曹魏皇帝和诸将,哪怕对手是儿皇帝阿斗一样的人物,诸葛亮也很难取胜。
难在哪呢?从地图上就可以一目了然。占据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的曹魏,像一个身在北方、手拿大刀砍向南方的战士,关中平原就是这把砍刀。
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渭水横穿东、西,土地肥沃,是比四川还要早的天府之国。魏军的粮草在关中本地就可以征集,万一不够,曹魏可以通过洛阳与潼关之间的崤山通道(河南省西北部的黄河南岸),源源不断地向关中输送战略物资。
蜀汉呢,其核心区域四川盆地像是一个大肚汉,头在汉中盆地。这个大肚汉想把头伸过秦岭,看看八百里秦川,曹魏关中平原这把砍刀就架在蜀汉的脖子上。
诸葛亮当然想把关中这把砍刀夺过来,但就实力来看,难度太大。更要命的是,曹魏的这把砍刀还是带钩的,砍出去,回钩一下,蜀汉弄不好就要掉一块肉。这个钩在哪呢?就是武都、阴平二郡。武都和都头武松没有任何关系,而阴平,就是后来邓艾偷渡一战成名的那个阴平。
诸葛亮北伐的基地是汉中,汉中的得失事关蜀汉的生死存亡。不幸的是,汉中的战略劣势非常明显。汉中在秦岭以南、米仓山以北的汉水谷地西侧,进可图关中,退可守西川。
对蜀汉守汉中非常不利的是,汉中两侧都是曹魏的地盘。汉中以东是魏荆州的上庸、魏兴等郡(湖北省西北部),占汉水中游,曾被蜀汉控制过,后又归魏。汉中以西则是魏雍州的武都、阴平二郡,也就是甘肃省陇南市、甘南州和四川省绵阳市、阿坝州交界地带。二郡夹在西秦岭山脉、岷山山脉、龙门山脉之间的崇山峻岭,人口稀少,无法给蜀军提供足够的粮草。但二郡地势险要,曹魏可以凭此道攻蜀之汉中,蜀汉也可以凭此道攻魏之陇西。汉中作为蜀汉的头,东边有曹魏的砍刀,西边有曹魏的尖钩。曹魏这两波被诸葛亮打得有些懵,待曹魏回过神来,从上庸和武都两个方面夹击汉中,诸葛亮非常难受。
从攻的角度看,诸葛亮北伐关中,相对易走的祁山道,就在武都境内。从守的角度看,阴平是四川盆地的防守咽喉。一旦魏军偷渡阴平(文县),经过一段险路后,可以抵达四川盆地北部。几十年后的姜维,曾劝后主派兵守住阴平,防止万一,却被阿斗当成了耳旁风。诸葛亮出兵攻取二郡,换个较为形象的比喻,就是找了块木头,把漏水的那块短板给接上。诸葛亮本人不喜欢用奇兵,不代表曹魏没有能人涉险走阴平道。
赵匡胤说过: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诸葛亮也一样。蜀汉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春,诸葛亮派将军陈式出兵进攻武都和阴平。陈式,民间传言就是陈寿的父亲。一种说法是陈式后来被杀,陈寿公报私仇,在《三国志》中贬低诸葛亮。陈式在蜀汉军界只是二线将领,地位要低于魏延、吴懿等军界大佬。诸葛亮用陈式取二郡,一来是二郡相对容易拿下,二来是诸葛亮不想再让大佬们立功,以后更不容易指挥。
诸葛亮应该不会担心陈式取二郡会遇到什么麻烦,而是担心魏军主力会过来,陈式未必是对手。曹魏也确实派人来救二郡,雍州刺史郭淮,是个“老陇西”了,十几年前就跟着曹操、夏侯渊在汉中与刘备大战。常年在陇西一带打转,对这里的山川形势非常的熟悉。诸葛亮当然知道郭淮有本事,不敢轻视。诸葛亮的应对之策是自己率军出汉中,沿祁山道向西北进发,抵达蜀魏边境的建威城。建威位于西汉水的上游,也就是今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城附近。诸葛亮喜欢走的祁山道,建威正好卡在中间位置。诸葛亮要守,可以据建威而堵住郭淮的进攻,给陈式取二郡创造有利条件。诸葛亮要攻,再出祁山道进攻天水,也未尝不可。即使是虚张声势,也能给魏军带来一定麻烦。
站在郭淮的角度,诸葛亮北伐,自己决不能无动于衷,哪怕带兵南下到边关,权当练兵吧。果然,诸葛亮兵到建威,郭淮非常识趣地“退走”,蜀军轻松拿下武都和阴平。
蜀汉疆域是三国最小的,郡只有二十个左右。蜀汉得到二郡,当然是值得庆贺的事情。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上表自贬。虽然诸葛亮还是在行丞相职责,但名义上不是,只是右将军。拿下二郡后,蜀主刘禅自然就把丞相帽子还给了诸葛亮,不能让相父“秃顶”。圣人云:名不成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没这顶丞相帽子,有些事情确实不好处理。诏书上说:“兴复二郡,威镇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