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汉中的幺二拐实际上只是一个概念上的历史地名罢了。但幺二拐的“青岑小居”正在续写着当代普通人的人生快乐
(资料图片)
夜幕降临,一串红灯笼映出“青岑小居”,秋风徐来,四字店牌微微摆动,在小巷子里格外抢眼。这是一个小酒馆的门前景象,在位于汉中市汉台老城区之南一个叫“幺二拐”的地方。
说起小酒馆,不得不先说说幺二拐。虽说地名称谓有点怪异,是老南关的一个小街区,却历史甚久、颇负盛名。
有关幺二拐的传说不少。有的说,过去出城往南,受地形所限,道路不能直达汉江渡口,需拐弯二次;也有的说,历史上这里曾是商贾云集之地,商贸活动最为繁荣;还有的说,两千多年前这里有一小饭馆,汉王刘邦与丞相萧何曾吃过发酵了的酸菜加面条,大赞味美,赐名“浆水面”,于是这个小地方和特色小吃一样齐名,故事流传至今。
口口相传的陈年旧事,以及其他奇闻轶事,用文字和实物去考证是困难的。多少年风雨苍黄、人世浮沉,旧貌换新颜,早已面目全非了。时至今日,汉中的幺二拐实际上只是一个概念上的历史地名罢了。但幺二拐的“青岑小居”正在续写着当代普通人的人生快乐。
如果想从这里寻觅一点过往的旧景,南关巷算得上是一个剪影。这一条东西向的小巷子狭长,约有200米,车辆不得行驶,不易引人注意。巷内除零星的住户外,有一家印刷厂,有一家有着20年历史的手工核桃馍老店,还有一家酒吧和一家正在装修的火锅店。从街口一眼望去,最引人注目的是相距50米的小酒馆——青岑小居。
偶然的机会,朋友邀去做客。小聚一回,实地感受,方知其人其事。别看小酒馆不起眼,这里正发生着一个感人的励志故事,却鲜为人知。
这家小酒馆由一处低矮的平房小院稍加修葺而成,设计精巧简约,装饰风格匠心独运,透着雅致、恬淡。特别是到了夜晚,不多的霓虹灯点缀,显得很神秘,散发出一种闹中取静的气息。假若落座其中,柔和的光线,沁人的茶香,爽口的肴馔,回旋的音乐……静谧而舒心,给人以缕缕温馨。
青岑小居,青岑二字取自张衡《思玄赋》“噏青岑之玉醴兮,餐沆瀣以为粮”,意即吸吮青翠山峰之露水,饮半夜的水气为食粮。名称中透出一丝文化深韵,其内涵与汉水之滨、峰峦环抱的自然环境相宜,也与小酒馆的休闲憩息特点及饮食风格契合。
从布局看,也可称之为小茶馆。文化氛围尚浓,悬挂两副汉隶书法名联:室内“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小院“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表达了淡泊生活、知足常乐的心境,营造了陶冶闲情逸致的意境。
掀帘而入,一位端庄清秀、身材修长的女士翩然而至、婷立笑迎。介绍得知,就是一兼“数职”的小酒馆主人。初见,少不了一壶茶水的礼遇,寒暄后,有了交流。女主人举止不疾不徐、不矜不盈,谈吐不乏落拓。
谁都不会想到,这个小酒馆竟然只有一个人,她是“老板”,又是“厨师”,还是“服务员”……引人好奇。
“开这个小酒馆,是为了给自己平凡的生活带来一点点不平凡。一个人干,是为了历练。虽然辛苦,但觉得充实、快乐,能在付出中感受浪漫。同时把热爱生活的休闲气息传递给客人、朋友,也体现一下我的人生价值意义。”
“小酒馆下午三四点开门,有时来人喝茶聊天。如果预订有餐,就去采购食材,在厨房加工准备。”女主人说,接待都是提前预约的,还须限制人数,来的都是回头客。一旦上班就忙个不停,有时喝茶聚餐到凌晨一点左右。当然,也有朋友主动来帮忙,有事了就临时关店休息。两年多了,也习惯了,忙得充实,累得愉悦……
女主人的一番娓娓而谈,像小溪流水,“声泠泠如弦音”,道出了小酒馆开张的初衷和经历春夏秋冬的感悟。一边聆听,一边品味,让人心怡神爽。看着主人一会儿烹饪,一会儿送菜,往复于厨房与包间之间……推想,如此日复年复,是多么不容易的创业拼搏,足以让人肃然起敬。也许,这就是普通人黙默人生的缩影吧!
一个人的小酒馆,实属罕见,有特色,也很特别。在竞争激烈、强者如云的当今,本来创业就不易,一个人创业就更显困难了。意想不到的是,开业以来,约者甚多,应接不暇,方寸之地生意日盛。究其原因,也许正是这种非凡之举、过人所为,经营方略的创新所致。加之,人好菜香,反而小中盈强。
有缘第一次感受淡香氤氲的宽松,品尝色味双美的膳食,领略个中“奥妙”,不由得被这位女士的勇气和执着而感动,留下了美好印象。
不妨这样假设一下,如果这个小酒馆矢志于饮食,在已有上乘厨艺的基础上,也精研独创出一种美馔,恰又巧遇重量级的“名人”光顾和眷注,不经意产生出名人效应,也许会像“幺二拐的浆水面”那样,声名鹊起,创造出“吃了还续”的历史辉煌。
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幺二拐这条老巷子究竟能够保留多久,小酒馆能否在此长期存在,尚未可知。但我坚信,卓荦不凡者不论何为,天道助之。期待吧!也许这个“假设”真就梦想成真了。
作者:刘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