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正是长江最大的通江湖泊,江湖之间存在频繁的水体交换:丰水期,水流由江入湖;枯水期,水流由湖入江。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保护鄱阳湖的生态,就相当于在保护长江的生物多样性。
正因如此,每当鄱阳湖因枯水而出现“鱼坑”,当地渔政都尽力将搁浅鱼群转移到深水区域,减少资源损失;同时,积极劝阻前去捕鱼的村民,所捕渔获一律放生。今年的枯水期也是如此,但奈何规模太大,渔业部门人手有限,无法兼顾全湖,这才有了“千人组团”捕鱼的场面。
据介绍,当地有成百上千人组团前往湖区捞鱼,捕鱼者多是环湖周边的居民。在江西九江都昌县万户镇某村,村民几乎全体出动,带着麻袋、水盆、小型拖船前往捞鱼,个个满载而归。
从搁浅规模来看,“鱼坑”的面积几乎一望无际,水坑里密密麻麻全是鱼。在较早干涸的区域,地面龟裂形成大小不一的裂缝,缝隙中也有不少鱼在做“最后的挣扎”。从规格和鱼种来看,大的有半米以上,小的有十余公分,最常见的是鲤鱼、鲫鱼,其次是鲢鱼和鳙鱼,偶尔可见黑鱼、青鱼和草鱼。
对此,网友们的评论两极分化,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并且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反对者对此表示担忧,认为捕鱼行为是“竭泽而渔”,不合规也不合法。理由很简单,鄱阳湖是长江禁渔所规定的禁渔区域,严禁生产性捕捞和作业。长期干旱给湖区的水生生物带来重创,此时的“人为补刀”无疑让渔业资源雪上加霜。
支持者则持不同的态度:鄱阳湖干旱了80天左右,水域面积较丰水期缩小了90%,根据目前的形势分析,搁浅的野生鱼大部分难逃一劫。与其让其白白死掉,还不如适度捕捞,顺便还能减轻水质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