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150定律”即著名的邓巴数字,该理论由英国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表明人类智力允许一个人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就是150人。这个数字包含了人生漫漫长路上与我们相伴的恋人、师长、朋友,这其中的人形形色色,来自不同群体、不同行业,但却围绕着我们形成了一个交际圈。而当“150定律”碰上突如其来的疫情,约150名基层一线医护、社会服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同心协作,围绕着辖区居民筑牢了防疫“保护圈”。
“1+1”双人搭档
近日,西一路街道新民社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一天”。10月25日凌晨4点,首先到达的是56名医护人员,这已经是他们连续一周在同一时间集结在新民社区了。在做好自身防护后,医护人员分为7组进入中高风险区入户采样,并在随后的2个半小时内,完成了4000余人的单人单管核酸采样任务。
这56名专业医护的“搭档”是56名社会服务人员,这是一支由在校或刚毕业大学生组成的团队,以1:1的比例辅助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核酸采样工作。“医护采样完成一户,搭档紧接着再通知下一户,这样既安全有序又高效省时,大家的配合度也很高。”社会服务人员王丹说。记者了解到,这些“1+1”的双人搭档不只是提供核酸检测服务,还会记录下群众的各类需求,尽力为大家解决问题。这不,皇城西路25号院独居的张奶奶家里缺菜了。
“收到,立刻反馈,马上到位。”核酸采样完成后,“接力棒”交到了31名志愿者手中,配好消毒剂,对楼道单元、墙壁、扶手等部位进行消杀,不留一处死角。物资保障组则紧随其后,马不停蹄地为群众运送购买的各种物资。在医护、社会服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多方的爱心接力下,辖区群众的物资总能在第一时间配给到位。上午9点,社区工作人员就提着新鲜的蔬菜、面包给张奶奶送去了。
精准对接网格防疫需求
如此高效的民生保障体系背后,还有坚守岗位的十余名街道机关、社区干部的努力。
疫情防控期间,在中高风险区内,上门排查、核酸检测、物资派送等一系列工作都需要身着防护装备完成。这支约150人的队伍,在繁琐、艰巨的基层一线防疫工作中,不辞劳苦、坚守岗位,精准对接网格防疫实际需求,为辖区居民打造了坚实的防疫“保护圈”。
时间很快到了下午5点,稍有空闲,大家就不约而同围坐一圈,为第二天全域核酸检测将用到的4000个采样试管进行贴标,相互聊一聊服务时遇到的小趣事,彼此打气加油。“连日来经过多方努力,我们的生活正在从此次疫情影响中逐步恢复,这是很多个不同岗位、不同行业的基层抗疫人员齐心协力、连续奋战的结果。”新民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