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急救进校园
平安成长筑未来
(资料图片)
延安市人民医院开展
防溺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提高少年儿童的防溺水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6月1日,在第73个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延安市院前急救联盟、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联盟志愿团队,延安市人民医院120急救站张维涛、崔霞、高海龙、王亚东、邵林峰协同安塞区砖窑湾镇卫生院杨晓晨院长及其团队走进安塞区砖窑湾镇小学开展防溺急救知识科普活动。
活动中,我院医护人员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法及溺水的急救方法等相关安全知识,教导孩子们不能在没有家长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要学会保护自身的人身安全。期间,孩子们与医护人员踊跃互动,并现场体验了心肺复苏术和海姆立克法,感受急救带来的时间紧迫感以及复苏抢救的模拟真实感,对表现突出的孩子给予小礼品奖励。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通过此次培训,师生们深刻认识到应急救护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生存技能,是在危急时刻自救、互救的最有效方式。掌握了基础的急救知识,既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也提高了预防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校园应急救护能力。
溺水急救知识科普
暑期即将来临,溺亡事故进入高发期。全世界每年约有36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儿童占45%左右。溺水已成为1-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也被称为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
那么什么是溺水呢?
溺水是指大量水液被吸入肺内,引起人体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症。溺水者面色青紫肿胀,眼球结膜充血,口鼻内充满泡沫、泥沙等杂物。部分溺水者可因大量喝水入胃,出现腹胀。多数溺水者四肢发凉,意识丧失,严重者会导致心跳、呼吸停止。溺水
25min,风险100%
溺水后该如何自救呢?
1.保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而手脚乱蹬拼命挣扎,会使身体下沉更快,迅速引起窒息。
2.仰泳露鼻。屏住呼吸,放松肢体,尽可能保持头向后仰、脸朝上的仰泳体位,使口鼻露出水面,有节奏、缓慢呼吸。
3.深吸浅呼。呼吸时吸气要深,呼气要浅。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比水略重。
4.缓解“抽筋”。若肌肉痉挛,用手握住痉挛肢体的远端,反复做屈伸运动。
5.呼救。稍作休息调整后呼救,保存体力,浮于水面等待救援。
他人溺水后该如何救助?
1.解救溺水者。一旦发现溺水人员,应立即开展救援。溺水者在水中待的时间越短,存活的几率越高。在救援行动中,首先应该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
2.水中复苏。脑缺氧是溺水者的主要病理生理损伤,其快速逆转是溺水复苏的首要目标。水中复苏是指对仍在水中的溺水者进行通气,但不进行胸外按压。
救援上岸后该如何做?
岸边早期复苏。现场心肺复苏是否成功和到达急诊室时溺水者的意识状态是判断溺水者能否存活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溺水患儿推荐的早期复苏步骤是A-B-C,即气道—呼吸—循环。一旦溺水儿童从水中被救出,复苏立即开始。
1. 快速清理溺水者口鼻内的泥沙、杂物或呕吐物,使其气道通畅。
2.再次拨打120,告知情况,等待专业的医务人员现场救援;
3.将溺水者置于仰卧位,进行生命体征评估,如果溺水者无意识,应及时开放气道,观察其有无自主呼吸,若没有呼吸,则先进行5次人工呼吸,并检查颈动脉搏动;若无脉搏,且溺水事件<1小时,则开始CPR,按压与人工呼吸次数比,单人施救为30:2,双人施救为15:2,按压频率为100—120次每分钟。抢救中应积极寻求帮助,及时将溺水患儿转送至附近医院。
4.保温。大多数溺水发生在低于33℃的水中,溺水者常常出现低体温,所以需要积极进行复温治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