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今年以来,铜川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大力实施生态强基战略,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铜川市被确定为全国危险废物全域全覆盖数智化试点城市,荣获“中国最美绿水青山生态名城”称号,碳监测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焕发出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生态环保魅力。
党政同责,推动形成环保大格局。成立生态环保委员会、环保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与各区县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签订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落实长效机制,编制了《铜川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颁布施行了《铜川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铜川市河道管理条例》和《铜川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建立完善了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市委统揽、人大监督、政府主导、政协支持、纪监助力、区县和部门合力推进,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使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更加坚实。
合力攻坚,环境质量稳步提升。铜川市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加快构建和完善生态保护监管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制定印发了《铜川市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和26个专项方案及任务清单,实行“75311”调度指挥机制,常态化开展春季抑尘、夏治臭氧和冬防攻坚大气污染治理行动,深化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VOCs源和生活源“五源共治”精准化专项治理,截至9月4日,全市优良天数170天,空气质量在汾渭平原11地市排名第一;全面开展漆水河、沮河水环境质量提升行动,建设改造排水管网84公里,地下水水质安全稳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岔口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优于国考2个类别,水质改善获得了省级表彰奖励;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整治执法专项行动,生产矿山和历史遗留矿山恢复治理率分别达78.51%和94%;在全省率先建成危险废物监管平台,危险废物100%安全处置;实施营造林30万亩,湿地保护恢复1.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8.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03%。坚持领导包抓、清单管理,全力以赴抓好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建立红黄蓝绿“四色”督办单机制,下发督办函、提醒函38期,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有序推进,生态环境举报投诉、来信来访调查处理率和办结率达100%。
减污降碳,助力绿色发展。制定《铜川市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能源、工业等领域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14个保障方案,每年更新全市温室气体清单,全面核定全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结构、布局,严格控增量,加快去存量,努力实现碳排放和稳增长双赢。加强“两高”企业清单化管理,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压减非电用煤,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持续做好全国碳监测试点工作,完成了四个自动监测站房建设、高空间分辨率源清单编制、碳汇评估和同化反演模型建立等任务,走在全国前列。组织华能铜川照金煤电有限公司、美鑫锦阳电厂两家火力发电企业积极参加全国碳市场交易,积极申报低碳近零碳试点示范区县和园区。
强化服务,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探索推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建立环评、排污许可等政策工具箱,创新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审批,申报资料和时限同比减少30%和50%,审批备案环评244个,办理排污许可证125个,登记管理116个。通过省排污权交易平台新注册企业3家,参加交易4次,成交金额80余万元。持续开展项目环评复核,实现涉气企业摸排全覆盖,全面开展排污许可证后执法检查专项行动,连续两年执行报告按时提交率和审核率100%,稳居全省前列。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推行首违不罚、轻违免罚、“沙盒监管”等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坚持严格执法与监督帮扶并重,2022年以来,执行首违不罚26例;组建了62人的帮扶队伍,公布了执法监督帮扶明白卡,对221家涉气工业企业开展“一对一”拉网式排查帮扶,建立了帮扶“包抓+整改”两个动态清单,持续跟踪督办,常态化深入企业把脉问诊,靶向开出良方,真正实现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的目的,有力助推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下一步,铜川市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陕西新篇章贡献铜川力量。
责任编辑 | 王 兴
排版 | 任 静
主编 | 李宏国
来源 | 铜川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