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刘远怀
自11月17日起,郑州市限行措施过渡期结束,郑州市公安交管部门开始对违反限行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真正的限行恢复了。
顶端新闻记者探访发现,11月17日早高峰,郑州市拥堵指数与上周基本持平,而公共交通系统则迎来了客流小高峰,地铁、公交等部门通过加密班次保障出行。
(相关资料图)
早高峰拥堵指数与上周基本持平
11月17日早上7时至9时的早高峰时段,与11月10日(上周一)限行措施过渡期相比,郑州市区早高峰拥堵指数基本持平。
经常在早高峰由南向北驾车通过中州大道的市民陈先生告诉顶端新闻记者,往日早高峰中州大道南向北方向会拥堵至南三环,“今天到了长江东路才开始拥堵,虽然车多,但一直在动,上班路快了几分钟。”
(11月10日8时许郑州交通实时拥堵指数。)
百度地图的数据显示,11月10日8时,郑州市城市实时拥堵指数为1.651,11月17日8时,该指数为1.662,较不限行时拥堵指数同比下降。
(11月17日8时许郑州交通实时拥堵指数。)
除了注意限行信息,郑州交警还提醒广大车友:受通勤上班、送学以及有可能出现的大风、雨雪天气等因素叠加影响,郑州市区早高峰时段高架桥、主干道以及学校周边道路将出现较大车流量。请广大市民提前关注实时路况,合理规划出行路线,尽量绕开拥堵路段,以免因交通繁忙耽误行程。
公共交通加密班次保障运力
随着限行政策的恢复,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市民数量有所增加。郑州公交集团数据显示,17日早高峰的总体客流量较前几日同期有小幅增长,尤其是连接主城区与各大办公区、居民区的骨干线路,客流上升更为明显。
11月17日8时30分许,在花园路农业路BRT公交站,顶端新闻记者等待约四分钟后,一辆B2路公交车(西三环化工路站至中州大道站)进站,车厢内已经座无虚席,站立的乘客约有数十名。
郑州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顶端新闻记者,为应对恢复限行后的客流变化,郑州公交的运营时间延长至21时,同时在高峰时段,确保加密骨干线路发车间隔小于7分钟,并在主要站点安排管理人员与志愿者现场疏导,全力保障乘客乘车需求。
作为城市交通的“大动脉”,郑州地铁在恢复限行处罚首日也感受到了客流的回归。据郑州地铁运营分公司介绍,早高峰期间,地铁1号线、5号线等主要线路的进站客流均有显著增长,部分换乘站如南五里堡站、紫荆山站的客流量明显上升。
11月17日8时许,顶端新闻记者在郑州地铁1号线紫荆山站站台看到,列车间隔已经压缩为约3分钟(2分50秒),但开往河南大学新区站的站台上,候车的乘客仍排起了长队。
据了解,为保障运营安全与效率,郑州地铁在重点时段安排20列备用列车,实时监测客流并动态调整运力。同时,在重点车站增派了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加强站台引导、秩序维护和帮扶工作,确保乘客能够快速、安全地进出站和乘车。地铁方面表示,将持续关注客流动态,灵活调整运输方案,全力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来源:顶端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