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记者 孙立昊洋
法治日报通讯员 周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法官,欠款我已经收到了,今年能过个安心年了,感谢法官、感谢调解员、感谢大家……”元旦收假第一天,未央宫法庭的电话中传来声声感谢。
2022年以来,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未央宫人民法庭将“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人民法庭“两化”建设的工作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主线、两个抓手、三级解纷、四步审理”的“1234”工作机制。
据统计,2022年未央宫法庭受理案件3349件,结案3017件,案件调撤率达61.72%,较2021年增长14.61%。法庭先后获评陕西省“示范法庭”“西安市枫桥式人民法庭”,并荣立集体二等功。
一条主线镌刻精神内核
“重走长征路让我感悟了信仰的力量。”
“我将在工作中弘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以实际行动争做新时代马锡五式好法官。”
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后,未央宫法庭干警争相表达内心感悟。
未央宫法庭始终注重坚持党建引领,去年以来推行的“党建+”融合模式,紧紧把握住“一刻也不离开群众”的精神内核,打造的“法行方远”红色法治品牌,力争将人民司法的源头活水刻入每一名干警心中,把温暖优质的司法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未央宫法庭还开展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读书研讨会,参观鄠邑红军过境纪念馆,在陕西省法院人民司法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全员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切实提高了干警的“政治三力”。
两个抓手打造便民新模式
“买房是一辈子的大事,感谢法官和调解员让我们多年的心病得到解决。”当事人刘某仅通过一次咨询,就让困扰同小区15名业主的开发商逾期交房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案件高效化解的秘诀,在于未央宫法庭聚焦马锡五审判方式“方便群众诉讼”的原则,充分利用“分流”“整合”两个抓手,打破了案件流转的壁垒,探索出诉调对接新模式。
“分流”即将群众诉至法院的案件按调解员职业、专业和擅长领域,就近委派、精准匹配,实现了“矛盾从哪里来,解纷到那里去”的源头化解。
“整合”即对于社区调解室受理、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调解成功后,依当事人申请进行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调解不成功的,则进行统一梳理整合、流转立案,加速解纷流程。
2022年,未央宫法庭诉前化解纠纷1972件,司法确认110件,平均审理时长同比缩短18.67%,调撤率上升22.6%。
三级解纷聚实力更高效
“3年了,本来打算举办婚礼的新房,因为定制家具问题,一直空置……”一起买卖合同纠纷的原告哭诉。
乡贤调解员了解到原告希望快速解决纠纷,于是多次与被告协商,从诚信经营出发,结合疫情形势,引导双方互谅互让,达成调解协议,让3年困扰一朝解。
未央宫法庭把调解作为主要结案方式,通过诚心“走出去”,协调多方解纷资源,真心“请回来”,汇聚多重解纷力量,构建了“群众家门口+驻庭调解团+专家智囊团”三级解纷体系。
群众家门口的“诺千金”调解室、“老刘调解室”,让解纷更高效、群众更满意;驻庭的“乡贤调解团”,架起了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连心桥;由西北政法大学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团队”,补齐了特邀调解员专业知识欠缺的短板,提高了调解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三级递进,让纠纷“化于诉前,止于源头”。
四步审理输赢皆服
“你们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法官、群众的贴心人。”原告年迈的父亲握着法官的手感激地说。
丈夫赵某因病去世后,原告吕某被赶出家门,但财产并未分割,吕某将公婆诉至法院。法官实地走访,耐心释法明理,但双方分歧较大,致使调解无法达成。最终,法官依法作出判决,并主动进行判后答疑,多次积极回访督促履行。
未央宫法庭面对纠纷从来不是“一判了之”,而是坚持“立审执一体”“调判结合”的解纷理念,探索出“实地走一次、当面调一次、情理讲一次、判后访一次”的“四步审理”模式,让法官更准确地把握案情,让当事人多角度看待案件中的法理情,最终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2022年以来,未央宫法庭通过“四步审理”模式,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135次。
“基层矛盾纠纷往往始于琐事、发于情绪、变于激化、熄于包容、止于信服,‘1234’工作机制是继承和发扬红色法治文化传统,最终实现司法守公正、情暖百姓心。”未央宫法庭负责人郭丽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