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根据方案,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推动生态空间由“浅绿色”向“深绿色”转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打造西安、咸阳、西咸新区城际公交试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方案称,计划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四五”期间,全省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源头低碳、过程减碳、末端固碳的碳减排体系初步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
“十五五”期间,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到2025年
开工建设的抽水蓄能装机达到300万千瓦左右
推进多元储能系统建设与应用。加快多元化储能技术及装备的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积极推进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到2025年,开工建设的抽水蓄能装机达到300万千瓦左右。加快陕北风光储氢多能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压缩空气储能示范推广应用。鼓励企业、园区推进“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示范引领省内相关产业发展。积极推动电化学储能发展。加强储能电站安全管理。
到2030年
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
全面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大规模开发利用,持续推进陕北地区风光发电基地化建设,大力推动关中负荷中心地区风光资源规模化开发建设,稳步扩大陕南地区风光发电规模,重点推进神木府谷外送、陕武直流、渭南3个大型风光发电基地项目和26个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县项目建设。
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稳妥推进生物质原料制天然气、成型燃料、生物液体燃料等,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清洁供暖。积极推进地热资源高效、循环、综合利用,探索中深层地热能供暖规模化发展路径。推进氢能“制运储用”全链条发展,塑造我省氢能产业核心竞争力。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
到2030年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
推动城乡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探索建立快递包装及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加快促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开展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以工业利用、市政杂用和生态补水为主要途径,推进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
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初步形成,全省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和韩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
推动生态空间由“浅绿色”向“深绿色”转变
巩固生态系统固碳作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控生态空间占用,聚焦黄河、秦岭、大巴山等生态系统重点区域,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生态空间由“浅绿色”向“深绿色”转变。加快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着力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稳定现有森林、草原、土壤、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固碳作用。
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探索推进“标准地”改革,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加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推广各类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
到2030年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6.8%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6.5亿立方米
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全力推进“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基地建设,逐步扩大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修复,实施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提高森林质量和稳定性;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提高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加强河湖、湿地保护恢复;加强退化土地修复治理,开展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等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工程,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6.5%,森林蓄积量达到6.2亿立方米,固碳等生态功能持续提升。到203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6.8%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6.5亿立方米。
力争与国家同步实现碳达峰
推动能源资源依赖地区顺利碳达峰。产业结构偏重、对能源资源依赖性强的地区,要将节能降碳摆在突出位置,大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进能源化工材料化利用,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逐步实现碳排放增长与经济增长脱钩,力争与国家同步实现碳达峰。
打造100个省级节能低碳城镇和园区
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深挖能源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分配、终端使用等各环节节能潜力,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城镇、园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改造方案。推进实施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余热暖民、重点用能单位综合能效提升、电机系统能效提升、能量系统优化、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城镇化节能升级改造、重大节能降碳技术示范等节能降碳重点工程。实施城镇(园区)节能降碳工程,打造100个省级节能低碳城镇和园区。
打造西安、咸阳、西咸新区城际公交试点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打造西安、咸阳、西咸新区城际公交试点,推进全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工作。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提升民航运行管理效率。
优化交通运输工具装备用能结构。扩大电力、氢能、液化天然气、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依法依规加大柴油货车淘汰报废力度,推广电力、氢燃料等重型货运车辆。以城市公交、出租车、市政车辆为重点,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鼓励私人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提升省内机场运行电动化智能化水平,到2030年,除消防、救护、加油、除冰雪、应急保障等车辆外,机场场内车辆设备力争全面实现电动化智能化。
华商报记者 郭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