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此前在微粒贷平台申请过贷款,现在要求您配合注销账户,否则会影响征信,银行卡也将被冻结……”
继4月份西安一女子银行卡中32万余元被“微粒贷”假客服骗走之后,5月下旬又接连发生两起“微粒贷”诈骗案例,两位张女士分别被骗走17.3万元、19700元。
曾通过微粒贷借款已还清
(相关资料图)
却还被骗子牵着鼻子走
5月27日,30多岁的张女士告诉华商报记者,5月20日自己上班时接到自称“微粒贷”客服的电话,南方口音的男子说张女士贷款利率过高需要降低,且要提高征信,要求她按照给出的流程操作,否则会冻结资产。“之前我确实通过‘微粒贷’贷过1万元,很快就还了。所以骗子说的时候我就有点懵了,被人牵着鼻子走。”张女士说,骗子知道自己的姓名,还知道自己银行卡上的金额,提供的转账链接打开后也显示为“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所以自己就大意了。
在被骗的那几个小时里,张女士的电话打不进去。“当时骗子就是通过聊天软件指挥我先后转了3笔,开始两笔是几千元,最后一笔15万元,共17.3万元。”张女士说,被骗过程大约三四十分钟,回过神后自己赶紧报了警。警察找到单位来了,说她老不接电话,可自己的电话根本就没响,所以怀疑手机也被骗子“控制”了。
“骗子的手机号显示是西安来电,还在不断作案,希望警方能够尽快破案抓捕诈骗团伙,避免更多市民上当。”张女士说。
据了解,张女士报警后,沣东新城建章路派出所已对行骗账户进行了止付处置,并正式立案介入调查。
曾使用过“微粒贷”但没借款
被影响征信、冻结银行卡吓懵了
5月26日下午2时许,西安市民张女士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中国人民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工作人员”,告知张女士,她此前曾在“微粒贷”办理过贷款,由于贷款平台的利率过高,根据国家规定需要下调利率,如不配合将冻结银行卡,同时会影响个人征信。
“我此前确实使用过微粒贷平台,但并没有借款,对方准确说出了我的姓名,还自称是银保监会的,我当时大脑一片空白,只想着尽快配合对方处理好这个事。”张女士说,对方让她下载了一款名为“瞩目”的App,可以进行共享屏幕操作,随后按照对方的要求,下载了招联金融等App,前后向对方提供的账户内转入了两笔共计19700元,“对方说这就是一个流程,随后钱会退还到我的的账户内,但是转过去后钱也一直没转回来,我老公知道这件事后急忙报了警。在此期间,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对方引导并将手机调成了呼叫转移模式,一个电话都打不进来。”张女士说,也想提醒广大市民多加防范,守好自己的钱包。
华商报记者从西安市公安局高陵分局城关派出所了解到,张女士报警后,警方已立案调查。
>>多知道些
看看行骗套路 管好自己的钱袋子
近期,虚假征信诈骗又换新装,骗子将原“京东白条、金条业务”换成了“微粒贷”,其本质仍是谎称贷款利率过高,要求关闭或注销账户,否则影响个人征信,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国内多地群众被骗。
骗子行骗圈套一般分以下几步:
1.伪装“微粒贷客服”主动联系受害人——骗子冒充微粒贷客服、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工作人员等身份主动联系受害人。
2.准确说出受害人信息,获取信任——骗子会利用非法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在电话中准确报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贷款等信息,进而实施精准诈骗。
3.虚实结合,打消顾虑——骗子实施诈骗过程中往往会引导受害人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或银监会网站等政府部门进行查询,虚实结合,进一步获得信任。
4.以“影响征信”为由,让受害人恐慌——当受害人放松警惕后,骗子谎称与国家相关政策不符合,利率过高,需注销账号或资金冲正,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产生严重后果。
5.要求转账完成“清零和销户”——骗子称只有清空贷款额度才能完成“清零”和“销户”,要求将所有资金打入指定账户。
6.诱导开启“屏幕共享”——骗子往往会要求受害人下载聊天软件,对操作进行在线指导,同时诱导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其目的就是全程窃取银行账户卡号、动态验证码及银行密码等个人信息。
>>警方提醒
接到征信有关的陌生电话立即挂断,那都是骗子
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任何人无权删除或修改。
凡是自称金融平台客服,要求用户“查询征信”“清算虚拟资金”“消除不良记录”的都是诈骗,接到此类电话立即挂断,切勿相信。切勿轻信对方的任何说辞,不要下载陌生人推荐的软件,也不要将短信验证码、密码等告知他人。
如有疑问,可以到官方渠道找客服咨询和查询电话真伪。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拨打110报警。 华商报记者 李琳 于震
标签: